毒奶事件在國內鬧得熱烘烘,而且震驚國外。原來早在三月中旬已有消費者向三鹿反映孩子在喝奶後出現異常情況,到了八月初才能證實有關批次的產品是受到三聚氰氨物質污染,到了九月初才全面公開回收有關產品。接下來一週,毒奶就如病毒般擴散開去,連其他品牌的國內奶製品也發現含有三聚氰氨,暫時涉及有二十二家。
事件由不同的渠道傳出不同版本的故事,就如羅生門事件一樣,每一個角色都在找藉口替自己推諉責任。根據三鹿的外資合伙人–紐西蘭企業Frontera說,他們在八月二日得悉事件後就立即向中國地方政府要求全面回收,但遭到有關方面拒絕。於是Frontera在九月五日轉向自己政府求助,紐西蘭政府在三日後責成駐京大使向北京政府反映才獲得正視問題。
據報是三鹿集團說他們在三月中收到投訴後主動向地方政府匯報有事件並要求重檢有關批次的產品,但檢驗結果是符合國家要求的標準。到了六月中發現病例增多,並且有住院治療的案例出現,他們於是向有關專家諮詢,並深入排查、檢測有關產品,並在八月一日得出結論是不法奶農在鮮牛奶滲入三聚氰氨。
奶農則無奈向傳媒記者說,他們只是養牛賣奶給企業或奶站,那懂得那麼多化學知識?企業或奶站人員甚至怕他們不夠清潔,不准他們自行擠奶;要他們拖牛到企業或奶站的擠奶廳去,由機器負責擠奶,奶農何來機會下手?
今次懷疑有人將牛奶溝稀後,奶中所含的蛋白質未能達國家要求,而滲入三聚氰氨於牛奶內,以求過關。其實三聚氰氨已經不是第一次當主角,在去年在美加曾發現大陸入口的毒貓糧、狗糧也是含有三聚氰氨的。三聚氰氨本來就不是用來食用的,它通常用來做塑料製品、合成桌面、膠水、滅火劑等產品。試想想,我們怎會拿滅火劑來喝,又或者啃了一張合成桌面?國際上早已禁止三聚氰氨加進任何動物飼料中,是甚麼人會在人喝的產品中加入去呢?他究竟是無知?還是無良呢?
事件的受害人大多是孩子,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可能他的父母也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是六個成人的寶。他們害苦了多少人?為何事件足足擾攘差不多半年後,要經由外國政府反映才獲得國內部門認真處理。
1 則留言:
是相似還是相同?
毒債事件在國內鬧得熱烘烘,而且直捲國外。原來早在上年中旬已有消費者向政府反映服用後,出現異常情況,
到了八月初才能證實有關批次的產品是受到劣質污染,到了九月初才全面公開回收有關產品。
接下來一週,毒債就如病毒般擴散開去,連其他品牌的國內債製品也發現受到污染,暫時涉及有二十二家。
事件由不同的渠道傳出不同版本的故事,就如羅生門事件一樣,每一個角色都在找藉口替自己推諉責任。
根據鰻魚的兄弟說,他們在八月得悉事件後,就立即向政府要求全面回收,並向自己友求助,
但遭到有關方面拒絕。而鰻魚的兄弟亦結束其長達百年的一生。
(註:不用太傷心,待風聲沒太緊,他們又會用令一個名字登場。)
而另一邊廂,其他毒債集團說他們在三月中,收到投訴後,主動向政府匯報有事件,並要求重檢有關批次的產品,
但檢驗結果是符合國家要求的標準。到了六月中發現病例增多,並且有住院治療的案例出現,
他們於是向有關專家諮詢,並深入排查、檢測有關產品,並在八月一日得出結論是不法債農在優質債券滲入劣質成份。
推銷員則無奈向傳媒記者說,他們只是賣產品給顧客,那懂得那麼多金融知識?
政府、監管機構則表示,我們有一套恆之有效的機制。
金融公司、評級機構則表示,我們這麼巨大,你不信我,信誰?
今次懷疑有人不顧他人,損人利己,不擇手段地追求最大的利益,
而將優債溝稀並滲入劣債,以求過關。
其實劣債本來就不是普通市民用來飲用的,它通常給受過訓練人仕飲用。
試想想,我們怎會拿含有毒素的產品飲用,可惜,國際上早已遍佈這種產品,
而且巳不同名目存在著,是甚麼人會在人喝的產品中加入去呢?他究竟是無知?還是無良呢?
事件的受害人大多是市民,現在的市民都會持有金融產品。可能他們沒有股票、債卷,
但一個市民卻可能有強積金、強醫金、保險產品。他們害苦了多少人?為何事件足足擾攘差不多一年後,
要在新政府上場前,才獲得國內部門認真處理。
不用再飲蕃茄薯仔湯,飲毒奶。
張貼留言